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4-08-15 访问:

大学生对有关自我认识与评价、职业、职业素养、职业选择等有了一个概括了解,本文将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以下特征:

可行性。设计要有事实依据,并非是美好的幻想或不着边际的梦想,否则将会贻误生涯良机。

前瞻性。根据自身实际和所处环境预测未来,并在操作中具有较多的合理成分,从而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逐步体会到阶段性成功的感觉,确保职业生涯整体目标的趋近。

适时性。设计是预测未来的行动,因此各项主要活动何时实施、何时完成,都应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以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适应性。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牵涉到多种可变因素,因此设计应有弹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持续性。每一段职业经历所积累的东西,至少应该与后一阶段的职业介入及运作有较大的支持与关联,而不是有悖于下一阶段的成长,这样的积累才是有意义的。大学时代也需要与将来的职业相衔接,使从大一就开始的学习、实践生活具有更多的针对性,而不是什么都抓。

稳定性。渐变式成长与常变式成长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渐变式成长追求稳定的成长,讲求目标的稳定性与社会环境支持的相对稳定性。常变式成长则因选择的时时发生,而使成长总有几近归零的感觉而不能完整实现。过多、过大的外界干扰,又常常会影响人们在成长中的选择,从而使多数人执行的是常变式成长,走了许多弯路。因此,我们设计的职业生涯,应是渐变的,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协助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详细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限制,从而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

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特征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包含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确立志向。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远大的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线,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立志是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内容。

2.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管理、协调、活动能力、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评估中,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不回避缺点和短处。找出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因为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职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3.生涯机会评估。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内容。

4. 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就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就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因此我们强调大学生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将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职业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第二,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规划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与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其中个人兴趣、能力特长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关系。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反之,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不可能取得工作中的成功。但兴趣爱好也并不总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是一种耗散力。比如,有的大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大学生兴趣面太窄,不能形成优势,有的大学生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等,都给职业生涯规划带来困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客观分析,有些还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需要提醒的是,知识多、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大学生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能力高低的惟一尺度。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5.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3~5年,长期目标一般为5~10年。

6.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在选定职业后,还须考虑向哪一条路线发展,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发展路线不同,对其要求也不相同。因为,即使同一职业,也有不同的岗位,有的人适合搞行政,可在管理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有的适合做研究,可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一名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人适合搞经营,可在商海大战中屡建功勋,成为一名经营人才。如果一个人不具有管理才能,却选择了行政管理路线,这个人就可能很难成就事业。

7.制定行动计划。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到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学习、培训和实践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学习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实践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8.评估与反馈。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情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且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自己的前进指导一个方向,作为它的创造者,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作出调整,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1.树立职业理想,制订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某种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的性格,最大的兴趣,最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依据,确定最佳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2.了解自己,了解社会

制订生涯规划,以确定职业目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前提,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判断。另外还要分析周围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和不利因素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3.制定方案,开始行动

(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立足基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3)培养基本的能力素质。大学生要培养的能力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4.时时审视,不断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拟订一生的职业方向。这种设计从大学入学开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在新生阶段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思想、心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础,就会贻误学习储备的良好时机,甚至影响到能否实现职业目标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当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设计自己的未来,由于社会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很多因素也在变,我们应该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进行适时调整,不断把握机遇,以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

职业作家和演说家的马克·吐温曾为大学生做出了“扬长避短、适时调整”的榜样。年轻时,他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曾经投资开发打字机,不仅一无所获,还赔掉5万美元。看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他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但很快陷入了困境和债务危机,最终以破产告终。短暂的商业经历使马克·吐温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绝了经商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他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从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经开始了,填报志愿时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就暗含了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想法,但这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模糊性和非理性的特点。具体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应对自身条件进行客观分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对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活做一个总体回顾,然后对自己做出自我分析与评价;二是通过自己的师长、朋友给自己提一些合理建议;三是利用一些人才量表进行自我测试。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分析与测试,使我们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气质、智商、情商、职业倾向等指标了然于心。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打开心灵的窗户来了解自己。心理学家乔·哈里斯曾将人的心灵分为4个窗子:“已开的窗户”——自己能坦然让别人知道的领域;“隐蔽的窗户”——自己刻意隐蔽,不让别人知道的领域;“盲目的窗户”——别人能看得很清楚,自己却全然不知的领域;“黑暗的窗户”——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无意识领域,暗藏未知的可能性,也是人们潜力所在的地方。大学生要成长,要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需扩大已开的窗户,缩小隐蔽的窗户,靠着自我洞察开发黑暗的窗户及通过别人的影响打开盲目的窗户,这样就可认清自己,并改善自己。

2.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关键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一代球王贝利以视足球为生命的执着成为世界瞩目的球星;对经商有着强烈兴趣的北大方正公司集团总裁张玉峰的创业史也说明,浓厚的职业兴趣是一个人事业腾飞的引擎,而对兴趣的无悔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要通过自我认识,或在父母、老师或心理辅导专家的帮助下,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据此选择职业方向。

3.分析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大学开设的专业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基本上都是与社会上一定的职业相对应。职业不同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分析未来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素质要求显得非常重要。但从现有的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高达68%的同学“没有关注过职业的变化趋势”,70%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因此,在基本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再回答两个问题:

(1)我能做什么?——确定自己的职业性向。大学生仅凭兴趣选择职业是不全面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宇航员杨利伟,导演张艺谋,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众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梦想,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有兴趣就能做好的。因此,清楚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是选择职业的必备条件。

(2)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依据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大学生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职业选择能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职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

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职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4.明确选择方向。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自己看来应该是伟大的、可行的。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人们就很容易对现状妥协。

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一般要依据4个原则:

(1)择己所爱的原则。自己必须对所选择的职业是热爱的,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

(2)择己所长的原则。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不要当职业的外行。

(3)择世所需的原则。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可能。

(4)择己所利的原则。应该本着“利己、利他、利社会”的原则,选择对自己合适、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我们还可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制定目标:

(1)生理需求:基本生活资料需求,包括吃、穿、住、用、行。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护。

(3)社交需求:社会归属意识、友谊、爱情。

(4)尊重需求:自尊、荣誉、地位。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发展与实现等5种依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需求。

职业生涯方向的确定,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长远目标。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适合于自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个人要随时注意修订职业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社会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5.确立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目标是一个结果,但更重要的是指引与动力。美国学者达姆洛斯提出了成功的公式。该公式为:成功=〔(EE+CT+SP)×DD〕,其中EE指教育和工作经验,CT指创造性思考,SP指推销自我的能力,DD指目标和驱动力。这一公式形象地说明了个人成功与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目标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制定了自己职业目标的基础上,要制定一个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这一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充分做好自我评价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自己兴趣、能力匹配,与所学专业领域方向一致、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理想职业。

要达到这一理想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处理好理想职业与现实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目标与高薪高福利职业之间的矛盾,以利于锻炼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为宗旨选择最初的职业。准备涉足职场的大学生,应选择能与自己职业方向一致,有利于实现自己近期或长远职业目标的工作。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职业方向不符,那么他的整体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那种单纯以追求更高的职务和更多的薪水为目的的选择,只能是短期的目标,短期的目标很容易产生短期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失败。因此,要相信从事自己相对能力最强、兴趣最大,同时社会也需要的职业是最能使自己成长、进步的职业,也是最容易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事业。(2)要做到小事情,大目标。善于从小事、从最具体的职业岗位做起,只要这种小事、具体事与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一致,有利于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都可以选择确定为自己的最初职业岗位。一件大事是由一千件小事组成的。就具体而言,任何人做事都没有大事和小事之分,其所以最后的结果完全不同,是因为做大事的人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和所定的目标都密切相关,一千件小事的完成便意味着目标的达成。而成就不了大事的人所做的一千件小事之间是没有关联的、无序的,最后即使做完了几千件小事。也一事(大事)无成。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这样一件可以由若干件小事(行为)所组成的大事,立足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同样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两个人,一个选择高薪水的机关白领职业,另一个选择靠销售提成作薪水的销售业务员职业。在普通人看来,白领的工作比销售工作要好,但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又是另一番结果。如果个性能力特征适合一般的机关白领职业,而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也是追求稳定和舒适,选择机关白领的职业是理想的;但对于追求富有挑战性工作,兴趣和职业志向是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人来说,工作之初就选择在机关,只会失去大好的锻炼机会,而选择做市场销售,从最基础的小事也是最艰难的事情做起,虽然暂时难一点,但从长远看,既可以锻炼能力又能积累宝贵的经验,应该说是为迈向高层奠定基础的必要过程,是实现长远职业目标的最好开端。

6.评估与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变化非常迅速,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因素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对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和回馈,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处进行矫正并最终选定自己的“职业锚”。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实际上,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在不断评估调整中逐步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