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发布时间:2025-09-16 访问:

第一期校友专访|从中专生到医学博士

——冰寒改写命运的奋斗历程

导语:九秩征程、弦歌不辍。值此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之际,学校专访挖掘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他们或是深耕农林领域的青年新秀,以技术创新点亮奋斗之路;或是用专业本领浇灌丰收希望;或是驰骋乡村振兴赛场的产业先锋,将实践奋斗绘就为青春答卷。本次系列专访将以故事形式陆续在本公众号呈现,通过分享优秀校友们的奋斗故事,激励在校师生始终传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学校精神,为我校建成一流大职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广大校友可以将自己的成长故事发送到邮箱847818635@qq.com,我们将会择优推送。

简介

许德田,这个名字不为很多人所知,但他有一个更被公众熟悉的笔名:冰寒,寓意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93年,冰寒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合校前的国家级重点学校——陕西省农业学校,成为牧医27班学生。在校期间,在老师激励下考入上海水产大学本科;2013考入安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又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挑战痤疮研究百年主流观点,发表20余篇论文,出版11部著作或译作,成中国美容化妆品界有影响力的人物。

一、难忘农校老师教导指引之情

1977年,冰寒出生在陕西安康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山里的艰苦的环境培育了他坚毅的品质。爷爷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耳濡目染之下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学起就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1993年,15岁的冰寒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那时选择读中专的时代氛围不一样,只有成绩拔尖的学生才有资格考取中专——因为可转城镇户口、毕业包分配进入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几乎免学费、在校期间每月还发给生活补贴,这对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他以全县北区中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陕西省农业学校这所国家重点学校,第一次走出了秦岭深山来到杨陵农科城。

在农校就读期间,冰寒遇到了指引他人生之路的老师们。思想政治赵维贞老师鼓励大家自学第二专业,经常举学姐张晓红读中专的同时自考大专文凭的事例。这像颗种子一样在包括他在内的同学们心里发了芽,学有余力的他选择在课余自学英语,中专四年期间不仅自考通过了英语大专所有课程,还练就了流利的英语读、写、听、说、译能力,甚至学习之余给养殖公司翻译合同赚到了零花钱。

            (图一  牧医27班英语学习小组部分同学和外教和本校老师合影,冰寒为前排左起第5人

毕业前夕,班主任薛增迪老师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96年冬,农业部通知,向全国农业中专学生开放部属大学报考机会。他本不想考,心想靠着自学也能继续拿到本科文凭,但班主任黑着脸给了他“最后通牒”:“你想清楚,明天下午3点半报名截止,我在办公室等你答复。”这份带着强硬的期盼,他内心被触动,决定放手一搏。为了晚上在宿舍熄灯后能继续学习,他向英语老师于爱萍借来办公室,蓄发明志,三个月没日没夜地复习完高中数理化教材,于1997年成功考上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

(图二 冰寒备考大学期间借用于爱萍老师办公室复习,晚上累睡在冰箱纸箱里,考完后特意留影

农校老师的教育、引导与帮助,他永远铭记于心,并时常回忆。农校最初的求学经历,成为了他人生路上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二、时代浪潮中的读硕选择

2001年本科毕业后,冰寒又考取上海外贸学院(现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第二学士,一年后放弃学籍进入外贸公司工作。2006年,他辞职进入化妆品电商行业,却在商海浮沉中研究起美容皮肤学。

那时,网上很多护肤信息具有误导性,可专业人士很少站出来纠正。冰寒凭着对皮肤学的了解和对消费者的调研,2012年第一个呼吁“理性护肤”。这一主张触动了部分群体的利益,他被网暴了好几年,直到后来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发声支持,也有越来多越多的证据表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他的观点才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并且部分被写入指南。

在社交媒体上,诸多用户关于皮肤问题的种种疑问铺天盖地,或许还有对他“非专业出身”的质疑,反倒促使他下定决心把专业学扎实。为了回答微博提问“为什么长痘”的问题,他阅读了大量文献与专著,并靠着中专和大学期间扎实的实验室操作和科研基础,动手实验后提出当时“黑头是灰尘混合油脂后氧化变黑”这一主流观点是错误的。这个小小的发现建立了他研究皮肤学的信心。同时,他在阅读文献中得知,全世界虽然有10亿人被痤疮困扰,但突破性的进展非常有限,一些常用药物和疗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创新。患者无法得到良好的护理或治疗,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容貌形象,更使很多人在心理、社交、婚恋、职场等方面倍受折磨。因此,他决心向痤疮这一方向深入研究。

2013年,35岁的冰寒在美容界已经小有名气,可探索问题的好奇心推着他想再往前一步。在家人支持下,他决定考皮肤科硕士。再次求学的路程充满挑战。他非医学专业、不是医生、也不在医院工作,而皮肤科属于临床医学,所以起初报考时就碰了壁,好在几经辗转,在多位教授帮助下,安徽医科大学终于同意他报考。

2013年秋,冰寒成功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开始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美容皮肤学泰斗、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前院长刘玮教授,中日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时任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为联合导师。为了做皮肤研究,冰寒又自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非营利性皮肤学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投入研究工作。

三、深耕痤疮研究的突破创新

硕士入学当年,冰寒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大部分痤疮粉刺在长波紫外线下没有红色荧光——而前人已经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在紫外线下会发出红色荧光,100多年来,主流理论认为这种细菌是痤疮的主要微生物病因。但如果它是导致痤疮的首要元凶,为什么相当部分的痤疮皮损中却没有红色荧光呢?带着这个疑问,冰寒与刘玮教授反复讨论,刘玮教授建议他仔细求证后决定是否继续研究,以免选错研究方向最终一无所获。

经过反复验证和认真考量,冰寒决心继续痤疮研究,且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于毛囊微生态与痤疮的关系。经过大量研究与实验,他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SCI论文中,提出一个假说:“痤疮可能是一种与不同微生物相关的一组毛囊炎系列,而非仅和某一种微生物相关的单一疾病,因而可能需要精准诊断和治疗。”当时这一假说受到一位著名瑞典教授的批评,但是学界也有多位教授认为这一探索十分有益。

2016年6月,他以2篇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成果通过答辩,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冰寒的论文受到了时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主委、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的张学军教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论文实际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代表中国人在痤疮的微生物病因学研究上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图三 2016年5月张学军教授在冰寒的硕士论文答辩会上作为评委发言,给予研究高度评价)

“假说”是否成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决心继续求学进行研究,2017年,他考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光动力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王秀丽教授门下,开始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图四 2017年夏冰寒收到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通知书

从兴趣扎根到专业研究,冰寒一做便是十余年光阴。读博期间,他在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或参与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并完成了数部专业著作的翻译工作。2018-2019年,他完成了中国人皮肤原代皮脂腺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工作,2019至2023年又与师妹刘佳博士完成了进一步的工作并发表SCI论文,报道了由他们构建的一株永生化人类皮脂腺细胞,也是全球第一株使用h-TERT(人端粒酶)技术构建的人类皮脂腺细胞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细胞株被命名为XL-i-20,其中XL是他的博士导师王秀丽教授名字的缩写,而i则是“ice”的缩写,也就是冰寒。这一细胞株对于研究毛囊皮脂腺相关的生理和疾病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冰寒的研究在不忘初心中不断前行,于2020年又与两位师妹合作建立了一个基础联合实验室,具备了完备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条件,持续将研究推向更深层次,并不断发表创新性论文。2024年11月,中国著名美容皮肤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华西医院皮肤科李利教授听完冰寒的研究成果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转化研究成果,帮助广大人群解决困扰皮肤问题,冰寒坚持创作,他的著作《素颜女神:听肌肤的话》《听肌肤的话2:问题肌肤护理全书》等书籍销量截止2025年7月已超过60万册。他主译的《药妆品》被评为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度好书”,获得“北京国际图书展受读者欢迎的50本书”大奖;他在网络上笔耕不辍,坚持科普正确的皮肤护理知识,在全网拥有超过350万粉丝,深受消费者信赖。在专业领域内,还担任世界中联中药养颜专委分副秘书长、《中国化妆品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从中专生到一流大学的医学博士,冰寒以坚韧的步履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跃升。回望来路,他总觉奇妙——正是对每一步的专注深耕,才铺就了远方的坦途。那些在农校播下的求知种子,在杨陵习得的知识基础,在商海淬炼的探究精神,最终都化为皮肤学研究的执着。未来,他仍将在皮肤研究的未知疆域里跋涉,以科学之光驱散皮肤困扰的阴霾,让更多人在健康肌肤的陪伴下,绽放生命本真的光彩,也更愿分享他的经历与心得,让更多年轻的学子带着信心与勇气,奔赴美好的未来。